成佛之道
人间佛教之佛法概说
2015-04-27 16:20:29  类别:三乘菩提
【讲义纲要】
佛法与你的紧密关联:
1.你探究哲学后有没有成果?(玄学?义学?)
2.哲学与佛学之关联。(宇宙万有及生命之本源)
3.你愿意被误导吗?(救护众生与人身批评之异)
4.你学佛后,学得快乐或痛苦?(前途茫然←→次第实证)
讲记: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是〈佛法必须具足三德〉,其实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的了解佛法,但是在讲述“人间佛教”时,在说明“人间佛教”的真实义之前,我们有几个题目必须先与大家说明一下,我们要探讨的是:佛法跟你的紧密关联。到底佛法跟你有什么紧密的关系?因为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佛法跟你没有关系的话,那你不必这么辛苦,把这一世的许多时间花在修行上。
针对这个部分,我提供了四个题目来跟大家探讨:
第一个题目要先请问大家:“你探究哲学以后有没有成果?”有很多人会想要学佛,其实是因为探究哲学的关系;也许你们之中有人现在仍然在探究哲学,只不过听说有这么一个演讲,所以就来听听看。但是我现在要先问你:“探究哲学许多年以后,有没有成果?而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哲学讨论的本质,目的是要探讨万有的根本──宇宙万有的根本到底是什么?这应该是哲学中最主要的探讨部分。可是哲学所探讨的,都是在思想上面去推论、演变,并不是去实证到宇宙万有的根源;因此说,哲学充其量,只是一类思想。
但是,哲学探讨到最后,还是不得不进入到佛法中来,除非仅以思想(玄学)为满足,而不是以探讨究竟的真相(义学)为满足。如果真的是想要探讨义学,就是要确实的证实宇宙万有的根源,也就是说: 宇宙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有情生从何来?而宇宙为什么会坏灭?有情死往何处?”这其实就是哲学家一直在探讨的,从以前苏格拉底以来,一直都是如此的。但他们终究无法去实证万有的根源,终究无法了解“生”是从哪里来?“死”又归结到何处去?这就是哲学家的困境,也是哲学研究的现况事实。但是,佛法并不一样,佛法是义学;为什么佛法是义学呢?因为佛法是讲究实证的,不单单只是思想。生从何来?是可以实证的;死后要归结到哪里去?也是可以实证的;所以佛法是义学,而不是思想。但是,我们并不因此而否定哲学,因为哲学“思想”也不错,可以从思想上引导人们向上;只是不究竟,毕竟它只是个“思想”。在佛法的修行之中却不一样,因为是可以实证的:可以使你在实际上去证明,原来我是从何处出生的,原来我死后是归结到哪里去。当你对“生从何来、死归何处”已实证了,对于“死归何处”的探讨也就归结完成了!那时你不妨再发起愿心:“我也要帮助所有跟我有缘的人,要让他们和我一样证实这一点。”那么你就已经成为菩萨了!所以,佛法是“义学”,它是实证的,不只是一个“思想”而已。
接着要来跟大家提示“哲学与佛法的关联”:哲学探讨的是宇宙万有以及生命的本源。也就是求真的意思,只有真实的才是究竟的善,才是三界中最完美的法。但是,生命的本源并不是我们的觉知心,觉知心只是意识或六识全部,而以意识为主要。觉知心是靠著我们的身根、意根、六尘,以及无明、业种的和合,才能够有这个意识觉知心生起及存在。所以,意识─我们这个觉知心─不管有念或无念之时,祂都是需要有很多的缘才有办法存在或者出生,所以这意识不是万有的根源。因此,万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就是佛法所要实证的课题,而这并不是哲学的思惟所能够弄清楚的,也不是声闻解脱道所能弄清楚的;是只有实证的佛法才能确实地探究,而不是作文字训诂、经论讨论所能够得知的。所以,哲学走到最后、探究到最后,这一世没有办法探究到万有的根源,下一世再继续探究;这样研究哲学无量世以后,终究得要走入佛法中,否则没有办法究竟。因此说,哲学还是可以作为一个初阶,探究到后来还是应该要进入到佛法中来,否则探究宇宙万有的根源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般的哲学家一直都在探讨一个问题:“上帝与撒旦存在吗?”上帝与撒旦是不是可以证实其存在?这是哲学家一直在探讨的,因为上帝无法实证,撒旦也无法实证:全都是无法令人一再地被不同的人共同证实其存在。可是在佛法中认为“上帝”是在的─“上帝”一直与你同在─“上帝”就是你这一世生命出生的根源,也是婆罗门教所说的祖父或大梵天、大自在天,统名为造物主,但他们都不知道其实就是各人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你之所以会出生在人间,是由于你自己的“上帝”跟你在一起,不是由与别人共有的、同一个大我的上帝跟你同在一起。一神教徒祝福大众时常常这样说:“愿上帝与你们同在。”我也一样祝福大家!但不是“愿”,而是说:“你自己的‘上帝’本来就与你同在。”这个“上帝”是谁呢?“上帝”就是出生你的色身、出生你的觉知心的第八识如来藏,祂才是真正的造物主,也是制造觉知心之真主;山河大地也从这个造物主来,但祂不是一神教讲的造物主耶和华上帝,而是你的第八识如来藏。可是一神教说: 上帝存在的当下,也有撒旦存在啊!”那我们说撒旦是谁呢?就是你的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这就是你自己专有的魔鬼;而这些都是你可以实证的,并不是想像中才会有的法。所以,哲学家找不到上帝而主张说: 上帝是人类创造的。”但是在佛法中,你却是可以找到自己专有的“上帝”,并且是每天都与你同在,这就是禅师讲的:“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而这个如来藏却是只有佛门中的菩萨们,追随诸佛修学才能实证的;由这里来推究,不论是外教、或者是哲学的探讨,终究还是要回到佛法中来,只是有的人回到佛法的时间早,而有的人比较晚。即使是一神教的上帝天神,他们在无量无数劫之后,终于了解了:原来山河大地确实不是自己在以前所创造的,而是由许多“上帝”共同创造的。耶和华身中也另外有一个“上帝”,原来是那个“上帝”造了自己;耶和华自己的伟大天身及觉知心,也都是他身中的那个“上帝”帮他创造出来的。那时,就是他走向佛法而成为菩萨的时候啦!哲学中的探讨也是一样的,所以哲学最后的归宿就是佛法。我说的这些话,诸位都可以先在心中打上一个问号,无妨。不过如果有缘,将来你离开了表相佛法而走上了实证的佛法,当你实证了自己身中的造物主,你就会相信我今天所说的确实是丝毫无诳,完全如实。
第三点我想要提示大家的是:“你愿意被误导吗?”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后面所说的,对于第一次来听我演讲的诸位来说,应该是有一些麻辣的!但不会很麻、也不会很辣!刚好是你可以接受的地步。可是我先要提示诸位:“你愿意被误导吗?”我想,每一个人走向学佛的路,都希望是正确的成佛之路,可以很快乐的走在正确的成佛之道,也期待可以很迅速地走完这一条路,所以,当然没有一个人愿意被误导。在这上面,我要请大家先了解“救护众生与人身批评的差别”,这个差别必须先请大家了解。救护众生是因为基于众生被误导,以致学佛三十年之后,仍然是渺渺茫茫,不知道学佛应该要怎么学才正确。有心人花大钱买了一套大藏经回来,那三藏十二部要读到什么时候呢?而且又读不懂!所以有许多人学佛五十年以后,垂垂老矣,只好抱恨而终。这就是被误导的众生之生动写照,却是很令人泄气的事实。那你先要问自己: 我愿意或不愿意被误导?我在学佛的路上是不是希望一直都在正确的路上?都不走入岔路?”先要问自己这一点。如果能像这样厘清了自己正确的观念,知道法义辨正与人身攻击的差异性,知道我今天所讲的都不是人身攻击,而是想要帮助诸位免于再被误导,走向正确的道路,那么这一场演讲,你将会听得很欢喜。救护众生时一定要辨正法义,否则是救不了的!这就像玄奘菩萨说的:“若不摧邪,难以显正。”正法的外表所显示出来的,跟相似佛法差别不是很大;所以,如果不用错误的法来作详细的对比说明,一般人是无法了解正法与表相佛法的差异所在,所以才会说:“如果不破斥邪说,就很难显示正法的不同所在。”这是玄奘菩萨所说的!因此,救护众生时,为了想要使众生都能正确地理解佛法,远岔路,就一定要拿错误的法跟正确的法来做比对,这样众生就容易了解其中的差异,就容易被救护成功了!至于“批评”,是属于人身攻击,是对一个人的身、口、意行作评论,那才叫作批评。然而法义辨正全然不同于批评,是都在法义上面来论议,不说个人行为上的是非,所以法义辨正是大家都应该要接受的。因为接受了法义辨正,就代表你将会开始远离被误导的情况,那么你在探讨宇宙万有的本源这条路上将会走得很快速,也会走得很轻松。所以,能接受法义辨正,正是你学习佛法进入实证佛法阶段的重要观念与态度;因此对这二者的差异性,请大家要把它区分开来。若是将法义辨正误认是人身批评,一定会障碍自己探讨生命真相─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的各种实证;因为想要实证这个生命的真相,就必须扬弃情执而追求真相,当然就不该执著面子与师徒情分,应该不讲人情而实事求是,才有可能远离别人的误导而证入生命真相的境界中。我想,诸位都是不想被误导的人,都是追求真相的人,所以一定不会厌恶法义辨正;因为,只有法义辨正才能使你确实理解表相佛法与实证佛法的差异性,才能远离以前被误导的邪见,开始迈向亲证生命实相的智慧境界中。
第四要请问大家:“你学佛以后是学得痛苦呢?或是学得快乐呢?”学得痛苦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前途茫然啊!不晓得自己到底应该要怎么样修行,才可以在佛法上─生命真相─的智慧有所实证?这是最难的!有好多人进了我们正觉的时候在抱怨说:“我早知道有正觉这个法,就不必像以前那样枉修了三十年,又痛苦、又漫长。”但问题是出在哪里呢?就是出在对于前途的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实现亲证生命真相的目标,所以修到后来,不得不走向南传佛法去修解脱道。解脱道就是罗汉道,并不是佛道,那只是佛道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已;但是现代南北传佛法都一样,连最浅的解脱道法义也都被大师们给误导了,所以很多人走向南传佛法多年以后,连断三缚结、证初果都非常困难,依旧是一法无成;又继续努力修了十年南传佛法以后,最后不得不放弃而走进密宗去了,那就离佛法更远了!这个原因就是说,不知道佛法的内涵是什么,更不知道佛法的次第是什么,所以修习罗汉道十余年以后,最后还是放弃而走向密宗了;当他们进入密宗的那一天,就已经是离开佛法了!那么,如果你学佛学得快乐,当你学得很快乐时就表示说:你已经知道佛法次第实证的内容,并且你也已知道自己在次第实证的内容上面,入门的第一步“见道的功德”已经亲证了,你也知道接下来该如何继续前进。这样一来,你学佛就会学得很快乐。所以,你如果问我们正觉同修会的会员们说:“你学佛快乐吗?”他们都会告诉你:“很快乐!”因为有了方向、有了目标,也有次第,已经知道自己正在哪个阶段中,接着即将进入哪一个阶段;并且这些阶段也都是可以实证,而不是只在理论上面说说而已。那么请问大家: 你是不是学佛之后,想要学得痛苦呢?”我想你们从来都不愿意,没有一个人愿意!那如果再问说:“你想不想学佛学得很快乐呢?”我想大家一定是心有戚戚焉,而且都会认同。
接着我们现在假设一个前提:假设你已经确定不想要停留在哲学的层次,想要实证生命的真相,想要了知宇宙万有的本源,也不愿意继续被误导;而且你希望实证而快快乐乐地学佛,一步一步地次第实证,不想停留在思想的阶段中。我们假设你已经处在这个状况下,那么我们就可以进入今天的主题了。由于这个主题是在讲〈人间佛教的真实义〉,所以我们先要让大家了解:人间的二乘圣人所修的罗汉道─声闻解脱道,以及大乘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大乘解脱道,二者的差异。如果这个差异不弄清楚,那么学佛就会变成学罗汉;学佛与学罗汉的差异若不弄清楚,修学佛法以后就会变成是修学声闻解脱道,不是修学成佛之道。事实上,解脱道不必刻意去学,因为在佛法中已经函盖了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道,并且这个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道是可以实证的──在大乘佛法中。而且二乘解脱的罗汉道、缘觉道,归结到最后还是要由大乘的菩萨来住持,否则就会中断!这也是一个事实。所以,现在南洋有阿罗汉没有?答案是:没有!因为七、八百年前的人证阿罗汉以后就入涅槃去了,不再来人间了,导致住在人间的解脱道圣者位阶越来越低,人间的阿罗汉越来越少;证得二、三果的人也都渐渐离开人间,真正的解脱道法义于是失传了;到最后,亲证解脱道的人间圣者就全部消失了,这就是南传佛法五百余年来的实况,早就没有初果到四果的圣人了。然后,将来人间会不会再有阿罗汉呢?会!由谁来使人间继续有阿罗汉呢?由菩萨来教导声闻种性的人,去次第亲证阿罗汉果;所以二乘解脱道的法义若是想要弘传不断,归结到最后,仍然是要靠菩萨来护持及弘传,这也是眼前可见的事实。讲到这里,接着当然得要讲解声闻解脱道的内容了。
#p#page_title#e#
第一节 解脱道不能令人成佛
第一目 略说二乘圣者之解脱内涵
【讲义纲要】
1.略说二乘圣者之解脱内涵:断见惑、思惑,是只断现行,不断习气种子随眠;亦不破所知障,更不能断尽所知障。
2.略说大般涅槃之意涵:具足四种涅槃,方能成佛。
讲记:那么我们现在进入第一节,来谈〈解脱道不能使人成佛〉。
这一节的第一目之中,我们要为大家略说:二乘圣者的解脱内涵,是断见惑、断思惑,二乘圣者的所断就是这两个,所证则是初果到四果与缘觉果。如果要勉强再加上一个,就是我所执著的断除。二乘圣人的修行分成四果与辟支佛果,我们演讲时间不够,就不谈辟支佛与声闻果的四向,只谈四果。这四果里面,初果所证即是断我见,也就是断身见;断了身见之后疑见跟著断,戒禁取见也会随著断除,这就是断三缚结而成为初果人。断我见,在佛世很稀松平常;但是到了末法的现在,已经非常困难了!以前有很多人自以为已经证初果、二果、三果,甚至有人自称已证得第四果而成为阿罗汉。我以前也遇到过,有人自称阿罗汉,来找我,要我为他印证;我说:“你连我见都还没有断,身见具在,我怎么能为你印证为阿罗汉?”而且我从来都不为人家印证声闻果,虽然我也能教人取证声闻果(详见《阿含正义》七辑所述证果的理论与观行的法门。),但是我对声闻人没什么兴趣。可是他们那些自称证果的“圣人”都落在哪里呢?都是落在意识上头,所以我见根本就没断,全都只是凡夫啊!却都敢僭称是阿罗汉。诸位学佛以后,绝对不会再错认你的色身是常住法;大家都知道色身是变异无常的,终究会死啊!所以色身不是真实法。色身的我是虚妄、假合的,大家也都知道受、想、行、识是假合而有的,却往往只在文字上知道,仍然和以前一样落入识阴中,却自以为已经断了身见──我见。凡夫都以五阴身为常住的自我,这个身见之中最难断除的就是意识心(觉知心)常住的身见。识阴共有六个识,为了见色而有眼识,为了闻声而有耳识,乃至为欲了知种种诸法而有意识。很多学佛人知道识阴是虚妄的,却又总是误以为意识觉知心是常住的。可是,意识被含摄在识阴中,只是识阴六识中的一个识;意识永远都不可能是常住法,因为每一世的意识永远都是只有存在一世。
从理上来说,意识每天晚上睡著以后就不在了──间断了,间断以后要在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生起,一定要有仍在的心与其他的藉缘才能再度出生、再度运行,所以意识觉知心不可能是常住法。再不然,工作很累了,吃过午饭、打个盹,也睡著了,那时候意识也间断了。如果精神很好,冷不防后脑勺一记闷棍打下来,意识也间断了。正当闷绝的时候,医师都说那个病人的意识不在了;因为他已经没有办法觉知,这表示他的意识觉知心已经不在了。由这些现象可以证明意识觉知心是会中断的。这个意识死了以后没有办法到下辈子去,最多只有到中阴的境界;然后入胎了,这一世的意识就永远消失了。等到下一辈子有意识出现的时候,那已经是在母胎中三、四个月以后的事了!但是那时的意识觉知心非常的笨,因为什么都不懂,连胎外的世界都还不知道,他对世界的全部认知就是母胎中的世界。等到出生了以后,才懂得要对外面的世界来见色、闻香等等,可是这个意识已经是全新的意识,是依全新的五色根(也就是色身)而有的;而上一辈子的意识觉知心是依前世的五色根为缘而出生的,不是依这辈子的五色根为缘而出生的;所以下辈子的意识觉知心当然也不是这一世的意识,所以每一世的意识都只能存在一世,不能来往三世,可见意识觉知心是会断灭的。
又譬如说:如果修得无想定,进入定中时意识也断灭了;若是舍报之后出生到四禅天的无想天中,意识也是断灭而不存在了;或者阿罗汉进入灭尽定中,意识也是断灭了。那么这样看来,意识实在不伟大,是在许多时候都会断灭的;这个不伟大而常常断灭的意识,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要把祂误认为是真实而常住的呢?但这个意识正是众生最贪爱、最执著的自我,当众生认定这个意识觉知心常住不坏时,就是已经落在我见中,正是凡夫异生。可是意识有很多种的变相,在三界中有很多种不同状况的意识;这是末法时代的大师与学人们同样都无法判断的,但是这个见解在正觉同修会中却只是修学大乘法的基础。能够现前观察意识觉知心的虚妄,确实晓得意识是有间断的心,是依众缘而生起的;你已经如此确实观察过了,那么你也证实意识不是常住的,了知意识觉知心很脆弱,确定祂没有办法延续到未来世去;当你如此现前观察了以后,对于意识的心所法受、想、行三阴的虚妄性,当然也能确实了知,那么你的我见在这时也就确实断除了。
你如果现前观察意识觉知心确实是如此,这就是符合断身见的现量智慧!如果自己没有睡眠的经验(事实上不可能没有),假设自己从来不曾睡觉,所以不曾体会过自己睡著了以后意识会断灭,但仍然可以从比量上来看意识觉知心会不会断灭。譬如看别人睡著以后,意识觉知心还在不在?可以看看你的丈夫或是你的妻子,以及你的子女、你的老父母,当他们睡著的时候,你在旁边轻轻跟他们说话交代事情,看看明天他们晓不晓得你的交代?你将会发现,他们都不晓得你昨晚曾经对他们讲过什么事情,因为他们眠熟时意识已经不在了,这就证明意识或识阴六识在睡熟以后都是断灭不在的了。这是从现量观察而比量自己意识一样会断灭,由此也可以了解意识是虚妄的。
那么这样子现量观察、比量观察完了,你也可以从至教量──也就是从佛陀所说的圣教量上面来印证。佛在阿含部的经中有很多地方这么说: 眼、色因缘生眼识,耳、声因缘生耳识„„乃至意、法因缘生意识。”这很显然是在告诉我们:要有意根与法尘作为助缘,意识才能生起;不论是有念的意识或者离念的意识(不论是有念的灵知或离念的灵知),都是要以意根及法尘为助缘才能出生的。佛又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换句话说:“不论是什么状况下的意识觉知心,譬如地狱中的意识,畜生道、鬼道、人间、天界的意识,定中或定外的意识,粗意识或细意识,凡是意识觉知心,全部都一样,都是要有意根及法尘为助缘才能出生。”所以才会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这就是从圣教量上面来告诉我们: “一切粗细意识都是虚妄的。”当你能够从圣教量去了解意识的本质,当你能够在善知识的教导下,如实了解各种不同状况下的意识都是生灭的,当你能够从比量及从现量去观察意识确实是生灭的,你就知道受想行阴也是生灭的,当然就能确定五阴自己全都不是真实而常住的,确定自己五阴只是暂时而有──不是永远存在。这样一来,你的我见也就断除了!从此以后不会再错认五阴、十八界中的任何一阴、一界是常住的,这就是断身见或我见。这个部分,将来出版《阿含正义》时会写得详细一些,这里因为时间不够,就不细说了。
当你真的断了我见,从此以后你将不再迷信大名声者;当你听别人说到任何一位善知识时,不论他们的名气有多大,也不论他们是否完全没有名声,那时你听过他们解释初果的实证方法与内容时,就会知道那位大师或没没无闻的人有没有断我见,那么从此你就断了两个疑:第一个疑见,是那些善知识们是否断了我见?你对他们就不再有怀疑了。因为你已经有智慧可以直接断定对方是没有断我见的凡夫,或是断定对方确实断了我见,知道对方最少是初果人。这就表示你对天下善知识的疑已经断了,你已经有智慧能判断对方所说之声闻初果的见地是否正确,心中都无疑惑,这就是断第一种疑见!第二种疑见是对于解脱道的证果是否可能?你已经可以自行确定:这是可能的!所以对于解脱道的实证,你不再有怀疑,这是第二种的断疑见。若是再说有第三种疑见,譬如要以什么智慧才可以被称为初果圣人?你已经知道:是由断除“五阴有真实不坏我”的邪见而获得见地,而被认定为初果圣人。那么,你对于解脱道上的疑结确实已经打开了,以前对真实三宝的疑结也就跟著打开了,这样你就断了我见与疑见等两个结啦!确实是把我见断了、疑见也断了。
 
那么接着,当有人(不论他是佛门中的大师,或者是外道的大师)施设错误的戒禁,禁制你说:“你必须要依照我的规定,每天得泡水三个小时才可以解脱。”你一听就知道他这个戒禁是胡乱施设的,因为泡水不能断我见与我执,当然不得解脱,泡到皮肤烂了也没有作用。有人告诉你说:“你要每天行善,欢喜的行善,终其一生都不休止,快快乐乐、欢欢喜喜不断的行善,你就能得解脱。”那你也会发觉:“我的师父这样要求我每天行善,这个行善却是跟断我见无关啊!既然是跟断我见无关,我一生努力行善之后,最多就是死后往生欲界天享福,怎能解脱呢?”因为这与断我见无关,当然就不可能证得初果啊!那你就知道他所施设的那个戒禁是错误的。如果有人告诉你说:“你一定要修苦行,要吃最粗糙的、最难吃的,还要每天为众生辛苦的做事,这样不断地修苦行,你就可以得解脱。”那你也会观察出来:“这样努力修苦行的结果,我见还是断不了的,因为都是觉知心的境界,仍然落在意识里面。”你知道这样是无法断我见的,当然是与解脱道的实修无关。他要求你每天做苦行,说能得解脱,你就知道他对你施设的戒禁是错误的,那些戒法与解脱的实修无关。这已经显示:事实上您已经断了戒禁取见。这样子,总共有三个会让您继续轮转于欲界六道中的结,已经被您自己解开了!这就是断三缚结的人,就是初果人。
为众生辛苦的工作,或努力修苦行都很好,但是同时要懂得“如何断我见?”这样才是正确的基础佛法修行。这就是说,你已经能够分辨什么人施设给你的戒律是正确的;也知道什么人施设给你的戒律跟解脱道无关,知道那些戒禁都是错误的,依照他的戒法努力去修苦行,是无法得解脱的;因此你就知道那个人或那位大师的戒禁取见还没有断除,那么你已经知道:“若要得解脱,是要从断我见开始的;会阻碍自己回堕我见、能帮助自己断我见的戒律,才是自己所需要的”,这才是已断戒禁取见的人。至于如何才能断我见?你也已经知道了;所以将来你如果为人家施设戒禁的时候,就不会乱施设,对错误的戒禁已经无所取了,那表示你的戒禁取见已经断了,这是断第三个结。这样三缚结断了,你就是初果人啦!这是可以自己透过修学正知见,然后一步一步去现观,去确定自己有没有断我见,这就是解脱道的第一步修行,也就是声闻法罗汉道的见道──证得初果。(这是 2005 年 9 月开讲的内容,《阿含正义》共七辑,已于 2007/8/31 全部出版完毕。请详《阿含正义》七辑中的细说)。
接着是要断思惑,断思惑的过程就是解脱道的悟后起修。把见惑断了以后,是有解脱道的见地了,可是性障还没有除掉,三界爱仍然存在;所以,见道之后要发起修道的过程,就是断思惑!断思惑的第一阶段就是对贪、瞋、痴(三界爱)要尽量淡薄,藉著断三缚结的见地,观行三界境界的过失,使三界爱淡薄了,那么贪少了、瞋也少了、愚痴也减少了,那就是薄贪、瞋、痴的境界,称为“薄地”,就是二果人。初果是见地、二果是薄地,到了二果以后再努力修行,把我所的执著给消除,特别是修除欲界爱,对欲界中五尘的贪爱修除了,那么只要你有未到地定,自然就会发起初禅,就进入三果位了。初禅并不是刻意修来的,初禅是有了未到地定以后,经由智慧观察而把欲界爱的性障修除了,当五欲的贪爱灭掉以后,五盖就消除了,初禅就会自动出现。也许正在走路时出现了,也许正在蹲马桶时出现了,也许你正在吃饭,也许正在课诵,或者正在打坐,这都不一定,但它随时可能会出现。那就是说,当你已经离开了欲界爱,因此初禅就自动现起了,这已证明你的欲界贪爱确实是消失了──你真的已经离开欲界的系缚了。这个时候再配合你的见地,也就是初果所得的智慧、所断的三缚结产生的见地,再用功断除对众生的瞋心,那你就成为三果人了。
三果人又名“离地”,已经远离欲界五欲贪爱的境界。已经离欲界地,所以三果人又称为离地。由于他已经离开欲界地了,所以在人间舍身以后将不再回来人间了,他将会生到色界天去;若是最迟钝的三果人,在初禅天死了以后,接着一世又一世都是往上受生,最后成为阿罗汉而取涅槃;有的三果人可以在死后的中阴境界中取涅槃,有的三果人历经天上的一世就取涅槃,也有人是一世又一世上流到无所有处天才取涅槃,共通的现象就是他们都不会再回到人间或欲界天中来,所以三果人又名“不还”。但是迟钝的三果人很容易退失,为了保证不退,所以最好进修二禅,使得欲界爱永远不会再现前;正因为初禅距离欲界很近,所以三果人也有退失的;如果能够进修二禅,离欲界就更远了,那么三果的功德将永远不会退失。这时候二禅完成了,三果坚固不退,就可以去探讨五个上分结是什么了。这五个上分结探讨清楚了,进而把它断除了,那就是四果人──慧解脱阿罗汉。但是慧解脱很难修,是因为对于“很微细、很微细的我”继续存在著,仍然有微细的喜乐,因此就落入我慢相中,无法取证四果。必须连想要舍五蕴十八界的这个舍心都不存在了,才有办法取证慧解脱果;如果这些都能舍了,五上分结都不在了,那就能实证慧解脱。这是在短短一世之中就可以完成的,不像菩萨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
#p#page_title#e#
但是成为慧解脱以后,他只是断三毒烦恼的现行,并未断除三毒的习气种子随眠,习气种子还是留存在心中!所以声闻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听到人家奏乐,他不知不觉就闻歌起舞了;他对欲界五尘已经没有贪著,可是习气种子使然,使他不知不觉地跳起舞来。所以难陀尊者每次上座说法时,一定会先看女众那一边,他不会先看男众那边;他也很喜欢看女人刚起床后衣衫不整刷牙洗脸时的半裸露模样,因为他过去很多世以来都跟女人混在一起,他很喜欢女人,那就是他的习气种子啊!又譬如毕陵尚慢,也是如此。所以阿罗汉们只是断现行──不会再有三界爱的现行,但是舍寿前仍然会有欲界爱或色界、无色界爱的习气种子流注,而不会进展为三界境界贪爱的现行;这表示,阿罗汉们还不曾开始断除习气种子的随眠,但却是货真价实的阿罗汉,真的能在死后进入无余涅槃中。
所以解脱果的取证并不难,难的是你有没有那个信心,难在你懂不懂声闻罗汉道的修证内容──没有被假名善知识所误导,也难在有没有善知识正确地指导。其实,解脱道的修证并不难,如果你们想要真的了解,我在这里顺便推销我的著作,我有一套《阿含正义》将会出版,我已经把解脱道钜细靡遗的写在里面,将来你们好好去读,会得到大受用;只要反覆地读上两年,依照书中的说明自己去观行,绝对胜过你以前所修二十年的解脱道,解脱果是确实可以实证的。
那么成为阿罗汉时能不能成佛呢?不能!先从事相上来说好了,当年世尊入涅槃以后,有哪一位阿罗汉敢站出来说他当场可以继任佛位?没有!慧解脱阿罗汉们都不敢出来继任,俱解脱者也不敢出来继任,乃至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们也都不敢出来继任佛位。为什么呢?因为大乘法中的菩萨,才刚明心者所说的法,不回心的三明六通大阿罗汉们就已经听不懂了!可是这些明心的菩萨敢继任佛位吗?也不敢!因为上面还有眼见佛性的菩萨,证量不是他所能知道的,所以他也不敢。那么见性的菩萨敢自称成佛吗?也不敢,因为上面有十行位的菩萨。十行位菩萨上面还有十回向位,十回向位上面还有十地菩萨,当然都不敢宣称绍继佛位。就算有人已经修到第十地了,说法如云如雨,称为法云地的菩萨,而祂们也不敢自称成佛啊!因为上面还有等觉菩萨普贤„„等人,也还有文殊、维摩诘等妙觉菩萨,祂们也都不敢自称成佛啊!因为被授记成佛的人是当来下生的弥勒比丘,却还是要等到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以后才会来人间成佛。弥勒在佛世是现比丘相,现在住于兜率陀天中则是天人相,如今已经是妙觉菩萨,只有祂才能在以后先来人间成佛,也仍然不敢在世尊圆寂后立刻绍继佛位。所以,再怎么轮也轮不到阿罗汉来继承佛位。连菩萨都不敢继承佛位了,阿罗汉们又听不懂菩萨所讲的法,怎么敢站出来绍继佛位呢?所以他们只能称为罗汉,而这还只是从事相上来说的。
唉!这一些说法好像有一点麻辣哦!不晓得听起来是否会有一点刺耳?如果你刚好是学南传佛法的人。不过刚刚我已经作过假设了:“假设你是不愿意被误导的,也假设你是愿意在佛法上有所实证的,而且是想要修学佛法而不是学罗汉道。”由于这个假设的前提你们已经接受了!所以我们要给你的是胜妙的法──包含罗汉道的佛菩提道,当然就得要说明佛菩提道为何含摄了罗汉道,也要如实地说明罗汉道无法使人成佛的道理。
好!言归正传。当一个人修到成为阿罗汉以后,为何还是无法成佛?第一、他的烦恼障所摄习气种子随眠还没有修除掉。第二、他还没有断除所知障。断所知障,跟断见惑、思惑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断见惑与思惑可以成为阿罗汉,所观行的内容都是在我们自身中──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可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三界中的法,都是三界现象界中现前存在的法,诸位若有智慧时,都可以观察得到;但是阿罗汉所观察到的这些现象界中的法,全都是三界中法,不属于实相法界。实相法界,是我们五阴十八界的根源。五阴十八界从哪里来的?于此不知或无法了知,就是所知障──修证佛法而非罗汉法的人所应知道的实相。努力在佛法中修行以后,对实相法界仍然不能了知;正因为被遮障而无所知,就称为所知障。譬如大家常常会反问自己:“我为什么会生在人间?我生来人间是为了什么?”就如很多人常常在问自己:“生从何来?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又如有些小孩子也会问妈妈:“我从哪里来的?”没有学佛的妈妈就说:“我生你的啊!”那小孩接着问:“那我什么时候进入你肚子里面?”妈妈听到这个问题时,就没办法回答了!佛菩提道──真正的佛法,就是要探讨我们大家是从哪里来的?生从何来?人之所以出生总有一个根源啊!并不是单凭父母的因缘,也不是单凭业力与无明就可以出生啊!业力与无明又是存在什么地方?总不可能是在虚空吧!因为虚空是无法,虚空不能收藏无明以及业种。这些都是学佛法者应该要探讨的实相法界,是学佛的菩萨们所应该实证的,在罗汉道中是不必实证这个实相法界的。佛陀在北传的声闻法四阿含中,乃至南传的阿含(也就是尼柯耶)里面,以及北传的大乘佛法──第二转法轮、第三转法轮的种种经典中,都曾告诉我们:“生从如来藏来,死后仍归如来藏。”但是,这个实相法界如来藏,阿罗汉们只要信受佛说的真实有、常住不坏就行了,不必亲证;菩萨们却是必须亲证的,因为这是大乘道─成佛之道─的入门,也就是大乘见道时必须亲证的实相心。亲证了实相心如来藏以后,能够现观五阴身心都是从如来藏心中生起的,就是知道实相了;这时才可能发起般若智慧,才能现证中道观。
如来藏心有很多不同的名字,祂被称为心、所知依、阿赖耶识。阿含中简称为识,或称为本际、实际、如、入胎识、住胎识。在般若系的经中叫作不念心,因为祂从来不会想起任何一法、一事,也不会忆念任何一法、一事。这个不念心又名非心心、无心相心、菩萨心、无住心,这都是般若经中所讲的;这些般若经中所说的不同名称的心,其实还是在讲如来藏心。在第三转法轮的经中说:祂叫做阿赖耶识,又说祂是异熟识,成佛的时候改了个名字叫作无垢识,通称为如来藏。一切有情之所以出生,都是从如来藏中出生,不论是欲界、色界或无色界中的有情。或许您是第一次来听我说法,心中觉得不然,心想:“我的出生是我妈妈帮我生的。”因为人们最眷念的还是母亲嘛!母亲那么辛苦生了我,怎么可以把她的功劳推翻掉?但是,我请你回家以后向妈妈问一句话,问妈妈说: 妈妈!以前我入胎的时候,你有没有今天帮我制造一个心脏,明天再帮我制造一个胳臂,后天再帮我制造一条腿?有没有?”妈妈一定说:“没有!你是自然而然就生长了。”妈妈一定这样说,所以妈妈是提供那个因缘给你──提供那个环境与物质,由你的如来藏藉母血来出生了你的色身,然后才藉著色身来出生了自己所有的六尘,再藉著已经出生的色身与六尘来出生了“觉知心”,然后你才算具足了,才能生存于人间。
所以,生从何来?答案是从如来藏来!而这个如来藏不是三界之各种现象界中的法,这个如来藏并不是断见惑与思惑之时所能知道的;因为断见惑与思惑而成为阿罗汉,是针对如来藏所生的五阴十八界的虚妄与生灭来作观行,从来不涉及能出生五阴十八界的如来藏心。弄清楚了这一点,那么诸位就可以了解:佛法的实证是要从实证如来藏来下手的,以实证如来藏作为佛法的入门──大乘见道;可是阿罗汉实证解脱道而断见惑与思惑时,都不必涉及这个部分,而成佛却一定要把亲证如来藏作为第一步的实证,然后才能次第成就佛道。由这个道理来看,诸位就可以了解:原来修罗汉道是无法成佛的,因为他们所修的,与佛法入门实证所应该修的不同。
因此,我们在这里作一个结论:修证解脱道而不想实证如来藏(不求禅宗开悟)的出家人,他是声闻僧!虽然他也许已经同时受了菩萨戒,但是他以声闻戒做为主戒,把菩萨戒做为别解脱戒;而他所修的法又是声闻法解脱道──罗汉道,不修大乘见道的实证如来藏心,那他的本质还是声闻僧。但是,他明明是菩萨的心性,为什么修的却是声闻法?走的却是罗汉道?而他所安住的境界正是声闻的境界呢?那个过失其实不在他自己,而是过在善知识!因为当代的善知识没有真的弄懂罗汉道与佛菩提道的差别:既不懂声闻法与佛法的差别,更不懂罗汉道的见道是什么地方异于佛菩提道的见道。所以误导了随学的人,因此才会有当代许多的声闻僧存在。而这些声闻僧其实大部分人还是具有菩萨种性的,是可以修证菩萨法的,不应该只教导他们声闻法。同样的道理,在家二众的修行也是一样,总是把学罗汉当作学佛──用罗汉道当作佛道来修行;当然这过失也不在学人,而是在教导的大师们自己弄错了。由此看来,修学解脱道不能成佛,修学佛菩提道才能成佛。因为修学解脱道是无法破除所知障的,更无法断尽所知障,只有佛菩提道才能打破所知障─实证如来藏而亲证法界的实相─于是发起了般若智慧而常处于中道。当你找到了你的如来藏,你就可以现前观察:我的五阴十八界确实是从如来藏中出生的。那么,生从何来的第一个问题,你就解决了!
至于死了以后,譬如阿罗汉把五阴十八界灭尽了,永远不再出生于三界中了,那么他们死后是归结到哪里去呢?还是如来藏!所以,不回心的阿罗汉们死时不再受生而成为无余涅槃—无余涅槃中没有任何一法存在,唯一存在的是如来藏心─不再出生中阴身而不再去投胎,也不再受生于色界、无色界,三界中永远都不再看见他们了,永远没有他们的十八界存在于未来世了,这就是无余涅槃。所以阿罗汉死往何处呢?答案是:死往如来藏!没有任何去处。所以,无余涅槃其实是灭尽十八界,使如来藏单独存在而没有意识存在了,全无见闻觉知了,是绝对的寂灭而不再有生死的轮回。所有阿罗汉们都是知道这一点的,这在北传、南传的阿含诸经中都还可以找到明文证据的;问题只是:不回心的阿罗汉们并不晓得自己的如来藏在哪里啊!而这个道理,其实在北传的四阿含中早就讲过了,并不是在大乘经中才讲的。这是因为阿罗汉们在世时也与菩萨们一起听闻世尊宣说的大乘经,他们后来结集起来就成为四阿含中的一部分;所以四阿含中对这个第八识也是大致上说过了,并不是在大乘经典中才开始这么说的。那么阿罗汉既然不证法界的实相,当然不可能打破所知障,更无法断尽所知障,所以他们是无法成为菩萨的,当然更不可能成佛。
第二目 略说大般涅槃
关于大般涅槃的取证,总共有四种涅槃要修证;这就是说,必须要先亲证法界的实相──万法的本源。而蕴处界的缘起性空,纵使具足观行而证得罗汉果了,所观行的对象都只是生灭性的蕴处界;既是生灭法的缘起性空,不属于蕴处界根源的本住法,所以仍然只是虚相法,不是实相法,因此无法证得实相,当然就不会有般若智慧。断尽所知障的人,是经由亲证如来藏而证得法界的实相,然后一步一步进修,次第而进,总共历经了五十二个阶位,最后才能成佛。这个过程是要断尽所知障的,也是要同时断除一切习气种子的随眠,不再有习气种子随眠在第八识中了,这样修证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就四种涅槃。
佛地所具足的四种涅槃,诸位熟知的是阿罗汉所得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这两种涅槃,菩萨在成佛的过程当中一样要实证,但是另外两种涅槃呢?却是只有菩萨与佛才能证的。譬如说菩萨明心了,他刚刚进入见道位了,就可以现前看见自己的如来藏、有情众生的如来藏,是能出生五阴的如来藏,是能出生十二处、十八界的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是本来就存在的,不是有生的心,而是本来就在的心;祂具有本来性──本来而有,法尔而有,不是被生的法;菩萨与诸佛也都找不到一个方法可以坏灭祂,所以祂的体性犹如金刚,永不可坏。这是实证了如来藏─法界实相─的本来性。
这位明心的菩萨,也可以同时现前观察这个如来藏是有自性的。因为祂能出生五阴十八界,祂还能出生山河大地、宇宙万有;明心的菩萨可以现前观察,证实如来藏确实有这些功德;所以说祂是有自性的,不只是名言施设。当代有些名声响亮的大法师们胆子很大,把佛所传的如来藏否定了,说如来藏只是个名言施设,公开宣称没有如来藏这个心可证;但其实,如来藏是确实存在的,也是可以实证的,而我们正觉同修会中已经有很多人实证了。那么如来藏是有自性的,因为祂出生了山河大地,出生了我们的五阴十八界,所以有自性;而这些自性也能由亲证如来藏的菩萨们,透过现前观察而证实祂能生万法的自性。这样观察完了,就知道如来藏有两个体性了:一个是本来性,另一个是自性性。
可是,这个如来藏祂还有第三个体性,叫做清净性。祂永远都不会有贪染,永远不贪爱任何诸法,永远不被任何一法所染污,所以祂有清净性。而祂这个清净性不是修行以后才得来的,祂是本来就存在著清净性。这个清净性也是无法加以毁坏的,不论谁想要毁坏祂的清净性,都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这是祂的第三个自性。祂还有另一个本来就在的涅槃性;关于涅槃,不晓得诸位学佛以来有没有思索过涅槃的意涵?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五阴十八界都灭尽,没有任何一法存在了,是不是断灭空──缘起而性空呢?佛陀在阿含中说过:阿罗汉们所证的涅槃是清凉、真实、寂静、常住不变。显然,无余涅槃中不是断灭空,所以不该单以缘起性空来解释无余涅槃。
#p#page_title#e#
那么,真实而常住不变的无余涅槃中究竟是什么?当阿罗汉受生到人间来,有了五阴十八界,具足人类五阴;当他后来修行而成为阿罗汉以后,舍寿时把五阴十八界全部灭尽,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任何一处。当五阴十八界全部灭尽以后,他的如来藏还在─单独存在─而不再去投胎,也不再受生于色界或无色界中,因此不再有五阴十八界,当然就不会再有生死了。所以,阿罗汉的涅槃是依他的如来藏不再投胎受生而施设的;因此,无余涅槃并不是真实法,无余涅槃是依阿罗汉的如来藏独住而不生一法之境界施设的。换句话说,你身中有如来藏,而你的如来藏本来就是不生灭的;不生、不灭就称为涅槃,无生、无死就称为涅槃;而不生也不死的境界,是灭掉了五阴的生死以后只留著不生灭的如来藏自住之境界。所以,阿罗汉的涅槃其实仍然是如来藏啊!可是这个如来藏不是阿罗汉入了涅槃以后才有的,而是还没有入涅槃,还在凡夫位的时候,或者你进入到贤圣位的时候,你身上本来就有如来藏,而你的如来藏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死的,祂自己就是涅槃。所以,如来藏不论是在凡夫位或在贤圣位中,如来藏自己从来都是涅槃;当你明心成为菩萨而能现前当下观察如来藏本来存在的时候,你的如来藏还是依然不生不死,这就是涅槃,这就是如来藏的涅槃性。菩萨明心见道以后,现前观察如来藏具有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把这四个自性合起来时就称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就是大乘别教三贤位的第七住位菩萨之所证,凡是不回心的阿罗汉都无法了知;阿罗汉无法证知这个涅槃,唯有菩萨才能证。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眼前就存在的,不是死后才有这个涅槃的。但是,有的大法师却在私底下这么说:“那萧平实所证的涅槃是现前就存在,那跟外道的现见涅槃还不是一样?”因为早就有人以斥责的口吻毁谤说:“如来藏是外道的神我。”也有人比较客气地拐个弯毁谤说:“如来藏富有外道神我色彩。”我想诸位都已经听过或读过这种说法,可能也已经听了几十年了!但是,事实上,如来藏与外道的神我一样吗?我们还是要探究一下,否则很容易就被误导。而我知道你们都是不愿意被误导的,因为你们一直都坐在这里听我说法;如果你愿意被误导的话,一定不会喜欢继续听我这一场演讲,一定会起身走人。我也在此先声明:你如果听到不喜欢的地方,可以马上起身就走人,我将会视而不见,不会冷嘲热讽。但是,如果你不愿意被误导的话,就一定要弄清楚:外道的神我、梵我,跟如来藏有什么差别?这一定要弄清楚,因为这跟你的道业有切身的利害关系啊!如果你想要修习的是实证的佛法,不是思想式的假佛法,所以不愿意被误导,那么这对你来讲是一个切身利害的关系,一定要弄清楚。
 
外道的神我,是说有一个造物主─唯一的真神─他能出生一切有情,也能出生山河大地。但是根据他们的圣经记载,那个唯一的真神还是有我性的,是具足五阴体性而非离五阴体性的,可见那外道的神我,仍然是三界中的有情;而有情的五阴都是会坏灭的,只是时间的早晚差别而已。为何说外道的神我仍然是五阴的体性呢?因为,那个神如果不高兴了,便降下大水把众生淹死,只有他喜欢的那几个人可以不死。他如果不高兴了,起瞋心了,便降下大火把众生给烧死。所以外道的神我、大我,是跟我们人类的觉知心一样的,他们都脱离不了欲界贪与色界瞋的境界。这样的神我是什么心呢?当然是意识心。就是我们现前会分别善恶、会想东想西,也是会起贪瞋的心,也是有时候会厌离某些境界的觉知心,正是意识心,正是六识合成的识阴。可是如来藏心却是出生识阴六识的第八识真实心,又名阿赖耶识,是出生觉知心识阴、意识的离见闻觉知的心,那怎么会与外道神我的识阴相同呢?外道神我上帝,也是被他的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的;上帝神我的识阴,也是被他的如来藏所生的;如来藏是能生,上帝神我是所生,能生与所生是相对的,而所生的神我是依附于能生的如来藏才能存在的,怎么可以说第八识如来藏跟外道神我识阴一样呢?我想,只有老糊涂或是别有居心的人,才会这么说吧!否则就是根本不懂佛法。
又有一种人说:“一切的有情都是大梵天所生,他是我们的天父。”外道有时则是尊称为祖父。大梵天就是初禅天的天主,因为已经离开欲界爱,所以成为梵天;而他在人间时曾经修集大福德,他的初禅又是具足修证所成,因此生到初禅天时就成为大梵天,统率梵辅天与梵众天。可是《阿含经》中有记载,大梵天王有一天下来人间来向佛供养、请法,佛陀当著大家的面前问他说:“大梵天啊!大家都说世界与有情是你创造的,你说说看,是不是你创造的?”大梵天默然无语,因为他明知不是自己创造的,但他也不想被梵辅天与梵众天的天众们听到他否定的答覆;被听到了,众天对他就不再崇拜了,他的威德就降低了,就不容易率领天众了。大梵天王第一次默然不答,佛又再一次问他,还是默然不答。最后佛说:“你得要说老实话哦!”他才不得不答覆说:“其实山河大地跟一切有情不是我生的,可是众生要这么讲,我也没办法。”这就是实情啦!那么“大梵天”所知的是什么心呢?还是意识心等识阴六识。他也不知道有一个能创造他自己五阴的如来藏,他也不晓得啊!所以他无法生起实相智慧,还得要来人间向佛陀请法。那大梵天王的觉知心就称为梵我,这个外道的梵我既然是意识等六识心,就是识阴或者单说是他的第六意识,这当然也是由他的如来藏所生。那么,请问:“如来藏是不是等于外道的梵我?”当然也不是嘛!不论印顺法师等人把外道神我、梵我,解释成没有见闻觉知而不可知的,其实仍然只是狡辩,因为那将成为思想而非真实可证的法;既然不是可证的,只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说法、思想,当然就不是佛法了!因为佛法是义学,是可以实证的,不是凭空想像的名相。
梵我既然是被大梵天王的如来藏所生,显然梵我与如来藏是不同的法,显然如来藏不可能是梵我。而且,如来藏是离见闻觉知的,是能生的法;神我与梵我都是有见闻觉知的,都是所生的法,当然如来藏不可能富有外道神我、梵我的色彩。所以,不能因为无法证得如来藏,就把祂否定掉,说祂是外道的神我或是梵我;那是谤法的行为,也是用常见外道的意识法,去取代佛陀所说最胜妙的万法根本如来藏。只要落入意识心中而否定如来藏,就不会求证如来藏,就永远都无法证得如来藏,那他所知的中观就会变成戏论,般若就会变成戏论而被他判定为性空唯名,而成佛所凭藉的一切种智也一样会变成戏论──唯有名相而无种子等法可证;那么增上慧学─万法唯识的增上慧学─所说的一切种智,就会被他们改变成虚妄唯识论。可是,增上慧学的唯识学总共有两门:有真实唯识门、也有虚妄唯识门,二者是紧密关联的,不能够切割。而他们却是把最胜妙的真实唯识门切割了丢掉,只保留最差的部分──虚妄唯识门,而这样来主张“唯识是虚妄法”。其实他们都不该这么说,因为诸佛之所以能够成佛都是靠唯识学──一切种智。 弥勒菩萨当来成佛时也一样是靠唯识学──一切种智,而诸地菩萨的无生法忍即是道种智──还没有修到究竟佛地时的一切种子智慧,而唯识学是大乘佛法中的增上慧学,绝对不是没有明心的人所能真修实学的。没有明心之前修习唯识学,只能够在意识上研究揣摩,只能够成就思想的层次,而不是义学的实证。而明心的菩萨所证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由于亲证第八识阿赖耶识而现观的;第八识即是唯识学中的真实唯识门所演述的妙义,意根与识阴等六识才是虚妄唯识门所说的生灭法。
讲到这里,已经讲完三个涅槃了!阿罗汉所证的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入地的菩萨也是要实证的。菩萨尚在第七住位明心的时候所证的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可是依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进修到了初地满心时,是有能力可以取证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但是菩萨并不取证这个二乘涅槃,一直留著最后一分思惑而不断除;留到了三地满心时,四禅八定已经具足,也在一大阿僧只劫以前就断我见了,当然是可以取证灭尽定而成就俱解脱果,可是菩萨仍然不取证俱解脱,还是保留最后一分思惑而继续进修无生法忍──精修佛菩提道中的一切种智;修到了六地满心时,若是不取证灭尽定,就无法往前修了,这时才勉强地取证灭尽定而转入第七地中。
接着,七地满心菩萨的证量是俱解脱的阿罗汉、三明六通大阿罗汉所不能知的“念念入灭尽定”,但是菩萨依然特地留著最后一分思惑。这时候,佛才会再来加持祂进入第八地,然后继续发起大悲愿,在三界中继续利乐有情;一直进修到佛地时,如来藏中的一切种子都不再变异了,这叫作断尽变易生死。因为对于如来藏心中的所有种子都已具足了知,即是成就了一切种智;当祂成就了一切种智的时候,就不再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了,这时既不住于生死中(纯依大悲愿继续在世间利乐有情永无穷尽),却又不住于无余涅槃中,也就是到达无住处涅槃的境界了。这样,说诸佛具足了四种涅槃,这第四种涅槃就叫作无住处涅槃:不住于生死,也不住于涅槃中。所以成佛之后,不会永灭有为法而入住无余涅槃中,而是到处去示现成佛,到处去利乐众生,永不休息。这是依初地入地时所发的十无尽愿来履行的大悲愿,这就是佛地所证的四种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住处涅槃。这个时候一切种智已经圆满了,自然就具足佛地的大圆镜智等四种智慧而成为究竟佛。佛陀的四种智慧: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是从第七住位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入手的,却是要长劫进修到一切种智圆满了,才能具足这四智的。那么具足了这四智才能具足四个涅槃,才能称为大般涅槃;而这个大般涅槃的具足,也是要从亲证如来藏为根本的大乘佛法以后,继续进修而次第实证无生法忍的道种智才能够完成的,所以仍然是依如来藏来修证大般涅槃。
在因地实证了如来藏,就能够有般若智慧生起,就有中道现观的实证。中观其实就是中道的观行,实证了中道的观行时名为证得中道,不再只是中道的观行位了,这时的中观已是中道的现观而不是观行;当你实证中道的现观时,虽然还只是三贤位而已,但已经可以称为菩萨僧了。证得如来藏,现观中道了,成为菩萨僧,已不在凡夫(僧)数了,那么成佛之道就正式展开了,接着进修以后你自然会渐渐知道成佛之道应该怎么走;所以从明心的时候开始,你已经知道将来必定可以成佛。然而成为阿罗汉以后却不知道要如何进修才能成佛,因为阿罗汉道的实证并不涉及法界实相如来藏的实证,而成佛所凭藉的一切种智却是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实证,这却是要从实证如来藏心以后才能开始的,这就是说:“解脱道是无法使人成佛的,成佛必须要修学佛菩提道。”
第二节 佛法只有二主要道
想要实证佛法又能学得快乐,必须了解三德、实证三德。已实证三德者,即是以如来藏为中心而成为菩萨僧;由如来藏的进修而延伸成道种智──一切种智的分证,方是入地菩萨。
【讲义纲要】
一、略说佛菩提道所证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
二、三德只有二主要道:三德皆摄属佛菩提道,其中之解脱德具足含摄二乘解脱道,谓断烦恼障之现行;亦断二乘圣人所不断之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非仅断见惑与思惑。
三、藏传佛教密宗(函盖天竺坦特罗密教及西藏密宗)之本质:
1.宗喀巴的二种道次第广论,都是双身法。
2.密宗非但不能使人成佛,亦不能使人证得解脱果,连世间禅定、世俗神通都无法证得,更会使人沉坠三恶道,无量世流转生死、受诸苦痛。
讲记:我们接着进入第二节来说〈佛法只有两个主要道〉。再提示诸位:想要实证佛法又能学得快乐,你必须要先了解三德,要先实证三德。然而三德的实证,还是要以如来藏为中心,然后从如来藏不断地延伸出去,最后成就了一切种智时就是成佛了。这样去一步一步进修的人,才是菩萨僧,这已经不是声闻僧所知的了。
第一点,我们先来谈佛菩提道所证三德的大约内容。在这里没有办法讲得很详细,因为我们时间很不够;这时已经是两点三十八分了,我们才讲这么一点点;后面有一些比较不重要的部分,我稍后将会只是读过一遍,不加以讲解,留待以后出书时再补作注解。因为这一节所讲的内容对诸位都非常重要,这可以让你建立整个佛菩提的架构出来;有了整个架构,你学佛时就不再茫然了!那时你将会知道学佛时应该要先从哪里切入?从哪里入手?然后一步一步去进修;听完以后你将会建立一个方向,也有了整个次第,你就知道学佛的路该如何走!
首先要略说三德。我们常常看见大陆拍摄的片子,其中有一出古装剧这样演出:清朝有个皇帝名叫乾隆,他很喜欢附庸风雅,也自称在学佛,想要让人觉得他好像很懂佛法的样子,所以他就把内眷侍者叫做三德子;文献记载他的祖父康熙也有一个太监内侍者,名称也叫作三德子;其实不论是哪个三德子,他们连一德也无。而康熙与乾隆皇帝呢?他们同样是连一德也无;因为清朝的皇帝们全都是精修藏传佛教双身法,全都落在意识境界中,当然是一德也无的。那我们且来说说这三德,等我讲解完了,诸位就会知道他们确实是没有三德。
#p#page_title#e#
先来谈法身德:阿罗汉不知道真正的法身,但他们自以为有证得法身,因为他们误会五法为身的真义了。法身是以五法为身,是哪五法呢?是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而这五法以什么为身?以如来藏为身。因为如果不是有著如来藏常住不坏,就不可能有这五法,那么如来藏也就不能称为法身了;因为若是没有如来藏,连五阴十八界都不可能存在了,何况能有这五分法身呢?所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身这五法,都是以如来藏为身,所以法身就是如来藏。证得如来藏的人,就知道这五法都要以如来藏为身,才能存在及作用。阿罗汉们也有声闻法中的五法: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可是他们这五法所依的如来藏在何处?不回心的阿罗汉们并不知道,所以他们没有法身德。
大家都知道佛有三身:法身、报身以及应化身。法身就是佛的第八识──无垢识,还在因地时就称为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成佛的时候这个如来藏就改名为无垢识,这就是佛地的法身。佛的法身能够变生佛的庄严报身,在色究竟天宫解说一切种智,摄受诸地菩萨;那就是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一一好又各有无量好的庄严报身,这是佛的第二身,称为报身。佛陀还有第三种身,称为应身及化身;应身是说祂往世所度的徒弟们,在人间道业成熟的因缘时节到了,所以降神母胎,出生在人间,这就是应身,是感应我们大家道业成熟的因缘来生在人间。那么世尊示现入灭以后呢,就以化身来感应有缘人,所以直到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人会梦见释迦牟尼佛,或者在定中得到佛陀的召见,这就是化身。
报身与应身、化身都依法身无垢识而出生,没有法身就不会有报身以及应身、化身;所以当你明心的时候,发觉自己有这个法身,也会发觉原来诸佛也是由这个法身所出生。明心后,你知道法身何在,也知道法身的功德性,知道法身在因地就已经有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了,那你就知道四种涅槃的本质都不是修来的。阿罗汉的涅槃也是本有的:只是把遮障涅槃境界的烦恼修除掉,而使原有的涅槃显现出来。那你明心后已经知道法身的所在了,这就是第一分的法身德;刚明心的七住位菩萨就有了这个法身德,只是还不圆满而已。但是不回心的阿罗汉们并没有证得这个自性法身,所以他们就没有这个法身德啊!
明心的菩萨证得这个如来藏法身,就知道阿罗汉入了涅槃以后,原来还是这个如来藏自住的境界—绝对寂静—没有丝毫的六尘、六识,也不再出生任何一法,所以涅槃中是绝对寂静的。由此,菩萨就已知道“原来无余涅槃里面的境界就是这样”,他依自己现前当下的如来藏来看─看如来藏自己的境界─把和如来藏同在一起的五阴十八界自己排除掉,来观察自己的如来藏单独存在时的境界是如何?这时就会知道原来“阿罗汉入了涅槃之中就是那个境界”。所以,菩萨知道阿罗汉入了涅槃以后是什么境界,阿罗汉自己却不知道,因为阿罗汉们没有证得涅槃中的本际──如来藏;而阿罗汉入涅槃以后却是灭了自己,自己都不存在了,又如何能观察无余涅槃中的境界?所以,我从实际理地来说阿罗汉没有证得涅槃,原因是他们没有证得这个法身,所以他们没有法身德。
有了法身德,也观察到五阴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是与如来藏和合运作的,就可以现前观察如来藏与五阴不一不异,就能住于中道而不会落到一边去;不会像有些人说如来藏与五阴是一,也不会像有些人说如来藏与五阴是异;不论他们说一或说异,实际上如来藏与五阴永远都是不一不异,不会被改变。而如来藏与山河大地也是非一非异,因为山河大地也是从如来藏生,可是山河大地不等于如来藏。然后也可以观察这个如来藏─自己这个法身─一直都是不生也不灭,因为祂无始本有,没有一法能生祂,只有祂来生我们,所以祂永远不会落到生的一边,也不落到灭的一边;远离生灭两边,当然就是中道了!
再观察这个如来藏不断也不常,因为如来藏这个心永远不会断灭,无始以来不曾断灭,你明心后也是永远无法找到祂会断灭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断灭祂。这时知道如来藏是不断的,而这不断并不是等于常;因为,外道所说的常其实都是无常,只是外道们并不知道;而这个如来藏也不是常,因为祂有种子不断地在流注,种子不断流注也就是功能不断在出现;功能既然不断地出现,而功能不是常,是会演变的,所以又叫作非常;那就是说,如来藏心体不断,而心中所含藏的种子不常,同时具有不断亦不常的功德,成就了中道的正理,当然就离开断常两边了。
所以当你证得如来藏的时候,你可以从很多很多的面向去观察这个如来藏永远是中道性的。从此以后你不会再落在两边中的一边,或是具足两边而离开中道;永远是处于中道而兼顾到两边,可以不离开两边就处于中道;如果有人是要离开两边才能处于中道,那就不是真正的中道了,那就是悟错了,就是意识思惟所得而不是亲证中道。这样的中道观行实证所产生的智慧,就是实相般若智慧,这时就表示你明心以后已经有了般若德。这时,如果你是个画家,那么你画完一幅画,在落款的时候,可以写上二德子的名号,也可以刻一个“二德子”印章盖上去,你够资格了。
然后你再来观察现在生死之中有没有涅槃境界存在?你将会观察到:原来你正在生死轮回当下,已经是住在涅槃中了!这可不是外道涅槃哦!因为这不是欲界中的境界,也不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中的境界,这五种境界正是外道所误会的涅槃境界,称为五现见涅槃,都仍然是三界中的境界,都还没有超出无色界境界呢!而你所证的境界是如来藏自住的境界,是三界外的境界,从来都不是三界中的境界,从来不是五阴、十八界的境界,而且都不是想像的,它是你的自心现量。你可以观察:我在生死轮回当中,我的如来藏是涅槃的,是不生不死、是不断不常、是不生不灭的;我的如来藏自身是不来不去的,祂本身就是涅槃,而我自己就住在如来藏中。说白一点,所有的有情都在自己的如来藏中生活,因此所有的有情都住在涅槃中,只是自己都不知道,都找不到涅槃。
这个涅槃的实证就是解脱,这解脱的功德是可以实证的,你可以现前观察到,这就是有了解脱德。阿罗汉入了涅槃的境界,那个无余涅槃中的境界,是在自己现前的五阴中就已经存在的,当你能够如此现观时,就说你已经有解脱德了。到这时,当你的画作画好了,可以落款的时候,就可以改个名字叫“三德子”,就把“三德子”的印章盖上去,你绝对够资格。清朝的皇帝如雍正、乾隆等人以及他们的侍者都是没资格的,因为他们连一德也无。
这样子,证了如来藏以后就有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这就是三德,只是不像诸地那么具足,也不像佛地已经圆满。但阿罗汉只有解脱德里面的极少分,因为入了无余涅槃以后,他自己五蕴已经全都不在了,怎么能知道无余涅槃里面是什么呢?而他们生前也无法现前看到眼前的无余涅槃中的境界,因为他们都没有证得如来藏;而如来藏独住的境界就是无余涅槃的境界,所以阿罗汉们的解脱德是很不具足的,他们对涅槃的所知而产生的解脱德,根本没有办法与七住位菩萨的解脱德相提并论。可是七住位菩萨见惑断了,思惑却还没有断呢!就能够有这样的解脱德,是阿罗汉所不能知的。
当您具足了这基本的三德,次第进修以后,慢慢地你就会成佛(不能说快速成佛啦!只能说慢慢地会成佛),因为要三大阿僧只劫。但是,三大阿僧只劫的过程有快有慢,有的人一秒中就过一大劫,有的人修完一大劫才只过了成佛之道里的一秒钟,这是因人而异的,也就是长劫入短劫或是短劫入长劫的意思;这在《解深密经》中有说,现在我们且不谈它。(再次跟大家说明一下,如果中途想要去洗手,随时都可以离席。)
这意思就是说,三德是成佛的根本,而三德的根本却是如来藏,一定要亲证如来藏以后才能获得三德。可是这三德,把它们归类分析起来,却只有两个主要道:一个是佛菩提道,另一个则是解脱道。三德的解脱德之中的一小部分,就是罗汉道所修的解脱道;可是佛菩提道函盖了三德的全部,而三德中的解脱德也具足含摄二乘人所修的解脱道果德(也就是断除种种三界烦恼─见思惑─的现行),并且进一步断除二乘圣人所无法断的烦恼障习气种子的随眠。所以,佛菩提道中所修的解脱道不是只有断见惑与思惑而已,同时还要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这个是很困难的,这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也就是要花掉将近二大阿僧只劫才能完成,不是像阿罗汉的解脱道可以在一世中完成。因此,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德只是三德中解脱德里面的一小部分,而三德全部都是含摄在佛菩提道里面的;所以佛菩提道是具足二道的,也就是函盖二乘人所修的解脱道,以及大乘人所修的解脱道及佛菩提道。函盖了这二道,具足了这两个主要道的佛法实证以后才能成佛。而罗汉道只有修解脱道,并且罗汉道的解脱道所完成的解脱实证,还只是三德中之解脱德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假使您已经确实了解了这些内容,您才有可能在这一世之中确实实证佛法,而不只是在外门熏习知见及修集资粮而已。
接着第三点,我还是要再一次的提醒诸位:“您愿不愿意被误导呢?”如果不愿意被误导,那接下来听到我所讲的内容,您就不要生起烦恼,因为您已经是不想被误导的人。可是自古以来,误导众生的事却是一直都存在著的,而误导众生最严重的则是西藏密宗,又叫作“藏传佛教”,其实是喇嘛教!为什么我要说藏传佛教是误导众生最严重的宗派呢?是因为他们的法─四灌─打从一开始的灌顶,就已经是用双身法的理念来为徒众们灌顶的。当藏传佛教的信徒跟喇嘛们做过结缘灌顶了,真的想要投入藏传佛教去修学时,那就要开始做第一灌了。在第一灌要正式开始时,为您灌顶的上师要先做观想,观想完成以后才为信徒灌顶;喇嘛要先观想头上有所谓的“佛父、佛母”拥抱交合,要观想交合已经达到至乐(性高潮)了,然后有了不净物质从“佛父、佛母”的下体流出,喇嘛们说那就是为您灌顶时必须的甘露;然后观想那个不净的物质流下来以后,从正在观想的喇嘛自己头顶顶门灌进去,然后再观想从喇嘛的尿道出来,再观想灌到受灌顶的徒弟顶门进去,这就是密宗正式入门的第一灌──初灌顶。无比清净、出三界生死而不在三界法中的清净佛道,竟然需要这种欲界中的不净物来灌顶,这还能说是佛法吗?稍微有世间智慧的世俗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不是佛教了!何况是已经真正在学佛的人,竟会相信这样邪淫而且下流的藏传佛教密宗,真是太荒唐了!
说明过了,接着要请问诸位: 您愿意或不愿意被作这种灌顶?”您如果不愿意,就应该要很欢喜地说:“哎呀!还好,我没有上当!我今天终于知道内情了。”可是喇嘛上师在为您灌顶的时候,绝对不会把他观想的内容事先告诉您。这只是正式入门的第一灌,就已经是如此了!而他们修链的拙火与气功,以及盘腿时的跳跃功夫,其目的也全是为了修双身法作准备的,是为了在以后与异性徒弟交合时可以住在长时间的淫乐中而不会泄精,才需要练这些功夫,其实这些功夫都与佛法的实修完全无关。第二灌的细节我们且不讲它,因为道理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用年轻美貌的女人供养喇嘛,喇嘛就在密坛中与女人或女人们交合,然后收集全部不净物,放入弟子的口中,使密宗弟子生起淫欲所以心喜而生起乐受,这是第二灌的主要精神所在。然后第三灌时,女弟子就得跟喇嘛,男弟子就得跟女性上师真刀实枪上床实修啊!所以师徒乱伦是免不了的,犯重戒而下地狱,也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罢了!至于第四灌,也就是跟那些师兄、师姊一起在密坛中轮座杂交──每一个人都要与在场的所有异性同修交合,而每一次交合时双方都要达到性高潮。这个真实的内容,可能是你们很多人不曾听过的,这表示您虽然修学了藏传佛教密宗,但是还没有走到第二灌以上的阶段,那你就该庆幸说:“还好!我今天已经先知道了。”
以上是实修的部分,至于密宗的学理部分,我们也得要说一说。现在台湾与大陆都有很多人在修学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其中所说的中观的理论都只是意识思惟所得的理论,而且都是以六识论的常见思想作为中道的观行内容,其实都与般若中道实证的观行无关,也与求证中道的观行全然无关,所以藏传佛教所说的显教理论部分,也全都是戏论而无关佛法的教义。并且,两岸所有修学宗喀巴《广论》的团体,他们都不讲论中止观的部分:他们都只讲前面的三个大单元,后面两大单元的“止观”部分全都不讲。不讲的原因只有两个:第一、教导者自己也不知道后面的止观在讲什么,因为语词很晦涩,有许多的密语,他自己也读不懂。第二种人呢,他是知道其中的意思,但是不敢讲;因为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后半部─超过五分之二─的内容所说的止观,其中将近一半的篇幅也是双身法,而另一半的止观内容也是全都导向双身法──只是为其中的双身法来作准备的。可是,崇拜宗喀巴而盲目跟随修学广论的人,有谁知道这些内情呢?我们今天把它提出来,并不是诽谤,因为这是事实──藏传佛教密宗永远无法否认的事实;所以《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止观内容,是知道的人不敢讲,而不知道的人无法讲。所以《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弘传者,都只有讲前面三大单元,后面止观的部分都停下来不讲。
#p#page_title#e#
如果是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广论》,那就从头到尾都是明讲双身法;像这样的藏传佛教密宗,您愿意学吗?假使您受了菩萨戒,或是已受声闻戒而出家了,学了宗喀巴的两种《广论》以后,铁定要下无间地狱的,因为那是严重毁破十重戒的。假使你受了五戒,学了双身法,也是要下堕一般地狱的。如果一般人学了双身法而且与喇嘛上床实修了,那可是师徒乱伦啊!因为一定要经过第三灌的师徒合修乱伦阶段,才能继续深入修学藏传佛教密宗─第四灌轮座杂交─而与其他的异性同修一一合修,或是后来再个别邀约其他的密宗异性同修来合修双身法;但是还没有师徒上床合修而完成第三灌以前,是不许跟任何密宗异性合修的。但是第三灌──密灌,一定要师徒乱伦,一定要跟异性上师上床合修。如此一来,师徒乱伦以后,即使是不受佛戒的人,还是得下堕三恶道,因为这是三界世间法尔如是的因果律,谁都无法赦免谁;密宗施设了十四根本戒,想要逃避这种因果律,说得冠冕堂皇,说那样是在修证佛法而完全无罪,命终之后还是得要下无间地狱,谁也赦免不了他们,因为宣称能赦免他们的往世大修证的大法王们,都已经在地狱中了。
我想诸位听到这里,应该已经确实知道藏传佛教密宗的本质了!如果您还是不相信,回家以后可以把宗喀巴的两种次第广论,全都找来详细阅读研究。但是您先要有一把钥匙,我们把它简称为“达文西密码”,您阅读之前必须要先知道它书中的暗语意涵。比如说它讲金刚杵,那是讲男性的性器官;它讲莲花或者讲金刚铃,讲的是女性的性器官;讲宝珠时,有时是说男性的龟头,有时是说女性的阴蒂。依此类推,您这样把密码套上去读宗喀巴的两种广论,其中的双身法内容就可以读懂了,不会再有丝毫的错误。譬如宗喀巴的二种《广论》中所说的种子,有时又称为“界”,却不是佛法唯识学中所讲的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他们讲的种子、界,就是指男性精液。你们这样把它套进去读,就能读懂其中的密意啦!我今天送给你们《广论》的达文西密码了(大众鼓掌„„)。假使您手里没有《密宗道次第广论》,因为藏传佛教密宗常常有人辩称没有双身法这回事,所以我们已经把它贴上网作为证明了;您可以上“成佛之道”网站46去读,或是下载来读;只要您把这个密码套上去,您就会读懂其中的秘密了。
《菩提道次第广论》,很多人手上都有,只是不知道其中的止观是在讲什么?它的止观部分,您也可以把这个达文西密码套上去读;用这密码一打开:“哎呀!原来宗喀巴在讲这个哦!”您就通了。那么,要不要继续再深入藏传佛教密宗修学呢?或者说,要不要让您的另一半继续学密呢?会不会因为杂交而染上爱滋病呢?您就可以自己下判断啦!作了正确的判断与决定,从此以后您就可以步上真正佛法的坦途了。
第三节 具足三德方能成佛
接着我们来讲“具足三德才能成佛”。如果已经具足三德了,当然就有三身、四智,那就是已经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了。成为究竟佛是依靠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指了知一切种子的智慧,那么一切种子是收藏在哪里?种子又名功能差别,又名为界,而我们的无明种子、业种、六根、六尘、六识的功能差别,也就是所有的种子,究竟收藏在哪里?是在我们各人的如来藏里面。当我们证得如来藏以后,就可以去观察如来藏自己的功能,并且也可以观察如来藏含藏了我们的哪一些种子?这样一步一步进修,三大阿僧只劫修过了,所有的种子您已经都能具足理解了,都具足实证了──您对所有功能都可以具足运用了,那么就有了一切种智;有了一切种智时就是成佛了,三德便具足了,那时您的三身具足了、四智也圆明了,您就是已经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一切种智还没有具足圆满证得时,就称为道种智,属于诸地菩萨的无生法忍;而这三德,如果不依如来藏,就没有三德可以实证了!这已经在刚才说明过了。如果不是有法身如来藏,那您如何能证得如来藏而有法身德呢?因为连法身都不存在了,而五阴十八界又是虚妄法,是会坏灭的,那么这一世死后,下一世的五阴十八界又要从哪里生出来?当然,生灭法一定要依靠不生灭法才能存在啊!这就是哲学上以及佛学学术研究中所说的“假必依实”的道理。
所以佛陀说:有为法是依无为法才能存在的,而无为法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所依,所以称为法身。如果没有如来藏,就没有二乘菩提可说,因为二乘菩提是依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观察的,具足现观了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才能断除我见、断尽思惑,所以缘起性空观是依蕴处界而有的;可是,蕴处界却又依如来藏而有,佛在《阿含经》说:这个“识”─如来藏─来入胎、住胎,才会有色身,才会有人类的蕴处界(详平实导师著《阿含正义》中所举述的阿含部经文)。没有蕴处界的出生、存在与无常,就没有缘起性空观可以实证;所以事实上,二乘圣人所证、所修、所观行的缘起性空观,还得要依这个法身如来藏才有,因此他们的解脱德还是要依附于如来藏。
那么般若中观更是如此啊!因为般若讲的是法界的实相,中道的观行就是在观行如来藏的中道性;意识是不符合中道性的,因为意识有时清净了,是落到清净一边;有时贪染了,却又落到染污一边,所以意识不符合中道性。但如来藏永远是中道性,而一切诸法的根源也是如来藏,般若所说的全都是法界的实相;一切诸法的功能就统称为法界,而一切诸法功能的实相就是如来藏,一切诸法全都离不开如来藏,离了如来藏就没有任何法存在了。证得如来藏时,就会生起法界实相的智慧──就是般若智慧,就有了般若的功德,所以般若德也是依如来藏而有,这在大乘法中称为“开悟”所得的智慧。而法界实相的开悟,只有一种,没有两种,也就是明心。明什么心呢?明常住心、明万法根源心,不可能是明意识心,也不可能是明意识的离念境界。因为意识心是生灭法,祂不具足三德,连一德也无,所以三德依如来藏而有。
假使能够证得缘起性空法,成就四果解脱,也只是证得解脱德的少分,并不具足解脱德。如同刚刚我们所说的“阿罗汉能入无余涅槃,但是不知道无余涅槃中的境界是如何?”可是,菩萨明心了就可以如此现观:当五阴十八界不在的时候即是无余涅槃,剩下如来藏自己,那是什么境界?所以,佛法是在人间就可以实证的,不必要到天界去才可证,也不必要五阴死灭了才说是证得佛法,是现前当下佛法就已具足的。这样来修学佛法,你就可以修得很快乐;因为你有法身德,有解脱德,也有般若德。
当你来这里听我讲“人间佛教的真实义”,如果你已经明心的话,你可以一面看著自己是在涅槃境界中。当你在前往台南文化中心的路上,也许口渴了,买了一杯冰淇淋,在计程车上就吃了起来:“欸!很好吃!又香又甜。”可是在这享受冰淇淋时节的当下,无妨仍是涅槃,心想:“哎呀!学佛真是快乐啊!”可是如果你是学罗汉,譬如:阿罗汉去托钵,在路上他只能看著前面一丈以内的地上,不许东张西望;到了人家门前振锡而立,当人家送出饭菜来时,却不可以去分别那饭菜好不好吃。当人家送饭菜出来时(尤其出来的是女主人),那就不能瞧著人家的脸。可是菩萨却没关系,菩萨当面看著,可是心无邪念;当面看著人家女主人时,却仍然是住在涅槃中;人家布施完了,菩萨要为施主祝愿,因此就很欢喜的祝愿,祝愿施主未来世福德无量、菩提早成。这样自然地摄受对方进入佛菩提道,却是心中依止于涅槃境界,无所谓贪染或离染可说。这样才是学佛,而不是像罗汉一般,得要灭了五阴以后才算是住在涅槃中。
证道的菩萨学佛时总是学得快快乐乐的,不必每天时时刻刻与语言妄念对抗,那真是学得很痛苦。学佛学得不快乐,都是因为还没有证得法身,因此就没有证得三德、没有功德受用;也就是说他没有真的进入佛门,才会学得不快乐;或是错把学罗汉当作是学佛,所以学得痛苦。诸位看看我们这一场演讲,是我们台南共修处的同修们辛苦去筹备出来的,他们忙得不得了,大家身体都很累,但是却忙得非常快乐;因为他们于三德都有所证,或者是已经知道自己即将实证三德了。
你如果想要获得这三德,希望可以快快乐乐的学佛,那你就得要设法实证如来藏──禅宗所讲的开悟明心,也就是进入大乘的见道位中。当你进入大乘的见道位以后,你会更辛苦,但是也会更快乐;因为,进入了大乘佛法的殿堂──进入了佛家,你将会发觉:“唉呀!好多的珍宝都是要送给我的。”确实都是要给你的,你要一直不断地把它们搬回你家中;哪个家呢?你心中这个家。佛都不吝惜,都准备好了,要让你尽量搬回家;可是搬得愈多就愈辛苦,但是搬得愈多也就愈快乐啊!就好像世俗人经商贸易,生意愈好就愈累,简直累得一塌糊涂;然而钱却赚得愈多,心中就愈快乐。大乘法就像是这样,正因为是有这三德的受用,因此殊胜庄严受用无边。
好!三德既然离不开如来藏,那你若是想要得到三德,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证得如来藏就够了!这时就有初分的三德了。证如来藏的时候,不单只是证如来藏哦!同时也是初果人,因为一定会同时断除了三缚结。声闻初果人不知道你的三德,你却知道声闻初果人断三缚结的一切见地,菩萨的可贵就在这里。因此,你如果想要快快乐乐的学佛,就应该走上学佛的路,别走上学罗汉的路。而且诸佛与诸罗汉的智慧证量及解脱证量,那是天差地别的;您自己应该想一想:是要学得很快乐而很有智慧、具足解脱二种生死呢?或是要学得不快乐,而智慧远不如诸佛,又只能解脱分段生死呢?
那么,接着再来说:纵使能够证得缘起性空的法,其实也只是解脱德的少分而已,不能具足解脱德。这就是我刚刚讲过的,成为阿罗汉却还不知道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什么?可是你一旦明心了,当场就可以把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从四个面向来现前观察、证实祂:是不是本来性?是不是自性性?是不是清净性?是不是涅槃性?这都是阿罗汉们所不知道的。所以说:如果要修学佛法,下至修学罗汉法─即使不修学佛法而只修罗汉法─也都必须依八识论来修。如果不依八识论来修,那是连罗汉法都修不成的,连初果都无法证得。
大家就当场来检验看看我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假使否定了第八识如来藏,又确实有能力观察五阴十八界的缘起性空,将会产生什么结果?这五阴十八界,我们拿十八界来说,也就是六根、六尘与六识。这六根里面有个意根,意根是无色根,是意识的所依根;祂也是心,不是物质,不是色法。那么其余的五根:眼、耳、鼻、舌、身根,都是有色根;这五个有色根又分成扶尘根与胜义根。胜义根就是我们的头脑,包括大脑、小脑、延脑,整个头脑就是五胜义根的集合体;我们外面所看得见的: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偃月,身体则是像一个肉桶!这些叫作扶尘根,是五根中的扶尘根,而五根的胜义根都集合在头脑里面,这些是色法根。所以,六根中有五个有色根,还有一个心根叫作意根──意识心所依之根。有了六根以后,接着还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当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如来藏就生出了六个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个识。这六个识加上你的意根──心根,请问:这时是有几个识呢?是七个识罗!而这七个识全都摄归名色的名之中。好!阿含部的经文中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现象界中,我们的五阴十八界中已经有七个识。如果否定了意根,意识就不能现起了,那还能修阿含解脱道吗?而且,否定了意根就是把阿含解脱道推翻了,不信受《阿含经》所说的八识论法义,观行时一定会偏差,又怎能确实断我见呢?根本就无法实证罗汉道,何况能证佛道?所以不该否定第七识。现前可以证实的六识之中的意识,还得要依意根的存在及配合运作才能出生,因为意识是意法因缘生嘛!
这样子,总共有七个识了!可是佛说:还要有另一个识入胎,才能有色阴出生,然后才能有眼等六识心出生。佛陀问阿难说: 如果这个识不入胎,能有名色吗?”名已经函盖意识等六识了。阿难尊者回答说:“不行。”佛陀又说:“如果这个识入了胎,随即又出胎,母胎中的婴儿名色能增长吗?”阿难尊者答:“不行。”佛陀又说:“这个识入胎以后出生了名色,婴儿身体具足,离开母胎而出生了;然后这个识就离开婴儿了,那婴儿会继续成长吗?”阿难尊者说:“不行。”可是,名与色函盖了十八界,名与色里面已经有五色根以及七个识了,因为意根也包含在名之中,而六识也包含在名中;佛陀又说另外还有一个识入了母胎,才能出生了名色;这样子,阿含中不就是讲八个识了吗?当代那些南传佛法的人们,竟然还跟随著印顺法师在主张六识论,说第七、八识都是由第六意识中细分出来的,那不是心想颠倒了吗?
#p#page_title#e#
以上所说的,都是圣教量里面的记载,白纸黑字分明写著,并不是我萧平实杜撰的。而且,只有北传阿含这么说吗?不然!南传的《尼柯耶》─南传的阿含─也是如此说的,那还是八个识啊!那么大家想想:如果阿含声闻法─罗汉法─是主张只有六个识,那他们会想:“阿含中说:入无余涅槃时是要把五阴十八界全部灭尽的,那我将来舍寿时想要入涅槃,一定要把五阴十八界都灭尽。然而我的六个识都灭了,却没有第七识可灭;可是阿含圣教中说意根也要灭掉,那我不是应当要找到意根再来灭?那我何时才能找到意根?我又不信有意根,那我何时才能证涅槃?”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六个识,这时他们就无法断我见罗!因为他们会恐怕将来入了涅槃以后成为断灭空。
那么阿罗汉也一样,在成为阿罗汉之前,一定会先考虑到一点:我把自己断灭了以后,入了无余涅槃中,是不是断灭空?阿罗汉一定会把这个顾虑提出来问。这个问题若是由凡夫所问的,佛陀就会把它当作无记的问题来处理;但是若由证果圣者提出来问时,佛陀可就不把它当作无记来处理了!佛陀说:涅槃是真实、寂灭、清凉、常住不变。既是真实,又是常住不变,当然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佛陀说阿罗汉证得的涅槃一样是真实,也是常住不变;可是无余涅槃中没有六尘、没有六识、也没有六根,所以是绝对寂灭,其中没有任何的五阴我、十八界我存在,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烦恼,所以说它是清凉。那么,这样讲解完了,诸位就了解了:必须认定人人都有八识,才愿意灭掉意根与识阴等六识而入涅槃;这时全然都无十八界我了,却仍然不是断灭空。所以,如果你想要修证佛法乃至修证罗汉道,都必须要承认:一切正常的人都有八个识,否则你连罗汉道都无法修──连声闻法都无法修;因为在断我见的时候是要把十八界全部否认的,是要能现前观察十八界的每一界都是虚妄法。如果是六识论者,显然是无法断我见的!因为,把六识给否定了以后──从阿含圣教中也知道入涅槃时是要灭掉六识全部的,那时将会成为断灭空,心中当然不愿意证果是这样证的,当然就无法确实断我见,而初果也就不可能证得了。那时假使还自称是证果的人,那就是大妄语!你想:有人愿意在修行成功以后成为断灭空吗?我跟诸位报告:连断见外道都不愿意成为断灭空。他们嘴里说断灭、无后有,实际上他们还是很喜欢下一辈子自己继续存在──深心中是期待自己还会往生到下一世去的。
所以,如果是六识论者,在二乘法中也无法修出成绩来,连断我见都不可能;当他们想要断我见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入涅槃时将会成为断灭空啊!那就不得不在坚持六识论的同时,又去施设一个意识的细心常住不灭的说法。然而他们说意识细心是从意识细分出来的,却不属于意识所摄,这不是世间最颠倒的人吗?因为这是连世间法的逻辑都讲不通的说法。所以,六识论的应成派中观师,不论是印顺法师或达赖喇嘛,不得不再去施设一个意识的细心或极细心常住不灭,认为入了涅槃以后,意识极细心还存在不灭,正好是回到八识论的逻辑中,却是永远无法懂得真正的八识论,永远无法实证初果的证境而继续否定第七、八识,所以说这些人正是欲学罗汉却违背罗汉道的愚痴人。
然而,问题是:意识的细心是不是意识?意识的极细心是不是意识?这是他们最大的问题。事实上,意识的细心是意识,意识极细心也还是意识,而且佛陀曾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既然一切意识都是以意根与法尘相触的因缘而出生,当然一切意识都是生灭法;从至教量及证果者的现观来看,都是不可推翻的至理。然而那些主张六识论的人,依循阿含圣教,就算是修到后来想要入涅槃时,或者在欲证初果位而想要否定六识的全部时,就不免要在知见上落入断灭见,也不免要在实证上落入断灭空;否则就必须强词夺理,当然那时心中也知道自己的说法是强词夺理;那么他们修学及弘扬人间佛教的理想是无法成就的,一定会被有智慧的声闻证果者或证悟的菩萨所破斥。
当他们继续坚持六识论时,在人间佛教中─在人间不论怎么样努力修学佛法─都必然是无法成就的,因为本质已经是断灭空,连自己都不会信受而只能假装信受;这样疑见萦绕不断,怎能实证罗汉道?当然是连初果都无法证得的。所以说,若是不承认八识论,那么在声闻道中也是无法修行成就的。因此,修学解脱道─学罗汉─若是想要成就的话,不论是想要证初果乃至阿罗汉果,都必须要先信受八识论。因为,从阿含圣教中已经证明:阿含罗汉道,不论南北传的圣典记载中,都是八识论的正理,从来都不是六识论的歪理。修学南传佛法的人们,都必须要信受阿含圣典中所说的“取阴俱识”、“入胎出生名色的本识”;这个入胎出生名色的本识,是时时摄取五阴而与五阴同在一起的第八识,也就是本识、入胎识;承认了这个第八识,才有可能远离断灭见,才有办法断我见,才有办法把十八界的虚妄性观行清楚之后承担下来,于是初果就证得了;否则是无法承担的,一定是连我见都断不了的。
乃至加修四禅八定、三明六通而成为大阿罗汉了,也仍然必须要信受八识论,否则他就无法成为阿罗汉,一定会退回凡夫位中;因为他不可避免的要去探究:入涅槃以后是不是断灭空?这是所有须陀洹、所有二乘法中修证者,在观行蕴处界缘起性空的过程当中,一定无法避免而会碰触到的问题,绝对不可当作无记的问题来处理。因为,解脱道的修行是在现观蕴处界的缘起而性空,既然一切诸法都是缘起性空,又跟断见外道有什么差别呢?这当然要先探究清楚!如果没有探究清楚而想要断我见、想要否定六识自己全部,绝对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将会碰触到断灭空的见解或境界,这就是印顺派的学人不得不新发明意识细心(细意识、细心、微细意识)常住说48、灭相真如常住说的由来,也正是印顺派的所有学人无法断我见、证初果的根本原因。所以在凡夫位中想真修解脱道的人,一样是要承认八识论的,必须远离六识论的邪见。至于修学佛菩提道─学佛─的人也是一样,都必须承认有八识、依止八识论正见;否则绝对不可能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将会只证到第六识;然后认定第六意识(或细意识、极细意识)是最终心、不坏心,于是我见便根深柢固的盘在他深心之中;取证声闻初果,当然是遥遥无期的。
 
------平实导师《人间佛教》
下一篇:成佛之道简介
上一篇:四圣谛八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