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由如来寿量看佛菩萨悲愿(一) 正源老师
34、由如来寿量看佛菩萨悲愿(一) 正源老师
< 上一集  下一集:已结束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
 
由 正源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弘法节目。这一集我们要从 平实导师所著《法华经讲义》第十五辑第51页,就是〈如来寿量品〉开始,就 导师所演绎《法华经》的真义,进一步阐释其中的义理。

法华会中 释迦牟尼佛开演无上妙法至此,为何接下来这一品要宣讲“如来寿量”?这是由于在前一〈从地踊出品〉中,世尊向 弥勒菩萨等法会在场的大众开示,说那些从地踊出,未来会护持、读诵、广说此妙法莲华经如来藏的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都是 世尊【于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导是诸菩萨,调伏其心,令发道意。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典读诵通利,思维分别,正忆念。】世尊并强调:【是诸大菩萨,从无数劫来,修习佛智慧;悉是我所化,令发大道心。】(《妙法莲华经》卷5〈从地踊出品 15〉)就是说,这些从地踊出的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都是过去无量无数劫以来 世尊教化,发成就佛菩提的大道心,修习佛智慧的大菩萨。

弥勒菩萨明白 世尊这一开示,必定会令无数与会大众心生疑惑;因为一般人的认知,释迦世尊不就是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生在印度北部迦毘罗卫城,二十九岁时出家修道六年,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接着游行于古天竺各城邦,住世说法四十九年,最后在娑罗双树下般涅槃,算算 如来的寿量就是八十几岁;因而心中生起这样的念头:“云何世尊于少时间、教化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诸大菩萨,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心中疑问:为何 世尊在很短的时间中,就能教化像这样无量无边阿僧祇的诸大菩萨,让他们安住于佛菩提大道之中?于是 弥勒菩萨就代表大众向 世尊禀白,请 世尊开示解惑。

但 如来回答 弥勒菩萨提出的这一疑问之前,强调:“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并且连说三次。平实导师解释说:【为什么要讲那么多遍?因为 佛陀看到现场有很多人,对 佛陀已经产生信心危机了。刚要开始讲《法华经》的时候,那五千声闻人不就退席了吗?现在还能够留下来的已经算是不错了,都是既贞又实;可是,如今从地踊出的无量无边的菩萨摩诃萨们,证量是那么高,显然不是几劫就修成的,佛陀竟然说这一些都是祂所教化的弟子,而 佛陀成佛以来,才不过四十几年,所以大家想不通,就对 佛陀有信心危机啊!】(《法华经讲义》第十五辑,正智出版社,页52。)

导师进一步说:“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一般人都只看这一世,没有看无量的过去世。”而 世尊即将开示大众的如来的寿量,却是“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因此“说要信受而且能够理解,是因为有的人信而不解,也会产生怀疑;有的人则是既不信、更不解,因为这真是难可想象,所以如来要连着说三遍。”然而 弥勒菩萨等大众仍然向 如来请求四次:“世尊!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至此 如来才作了说明,而宣说这〈如来寿量品〉。

其实,诸佛应化示现成佛,岁寿各不相同,像大家很熟悉的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根据 释迦如来开示:【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佛说阿弥陀经》) 说 “阿弥陀”就是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所以 阿弥陀佛的寿量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另外,与这娑婆世界因缘深厚的过去七佛,就是 释迦如来和之前出现在娑婆世界的六尊如来,也就是过去庄严劫末的 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婆佛,以及现在贤劫初的 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还有 释迦世尊;在《长阿含经》卷1《大本经》中,世尊就宣演了这七佛出现的因缘,其中有关七佛岁寿部分,如来开示:【汝等当知,毘婆尸佛时,人寿八万岁;尸弃佛时,人寿七万岁;毘舍婆佛时,人寿六万岁;拘留孙佛时,人寿四万岁;拘那含佛时,人寿三万岁;迦叶佛时,人寿二万岁。我今出世,人寿百岁,少出多减。】诸佛示现成佛,必定示现受生世界人类的形象,其岁寿也和当时人类相当;平实导师解释说:【因为诸佛证了无住处涅槃,何必还要入什么涅槃?可是对于眼光短浅、器量狭小的人类而言,必须要示现说:以人身修行,未来是可以成佛的,因此才要示现在这里受生,来度化这里的人类。】(《法华经讲义》第十五辑,正智出版社,页80。)因此,依受生时的人寿,毘婆尸佛岁寿为八万岁,尸弃佛七万岁,毘舍婆佛六万岁,拘留孙佛四万岁,拘那含牟尼佛三万岁,迦叶佛二万岁,释迦如来则为百岁,且少出多减。

又如《佛名经》中圣教:【舍利弗!彼妙声分声佛寿命满足六十百岁。过彼东方名智自在两足尊,彼智自在如来寿命满足十二千岁。过彼智自在世尊,复有佛名威德自在两足尊,彼威德自在佛寿命满足七十六千岁。过彼威德自在世尊,复有佛名摩酰首罗,彼摩酰首罗佛寿命满足一亿岁。过彼摩酰首罗佛,复有佛名梵声,彼梵声佛寿命满足十亿岁。过彼梵声世尊,复有佛名大众自在,彼大众自在佛寿命满足六十千岁。过彼大众自在世尊,复有佛名声自在,彼声自在佛寿命满足一亿岁。过彼声自在世尊,复有佛名胜声,彼胜声佛寿命满足百亿岁。过彼胜声世尊有佛名月面,彼月面佛寿命满足一日一夜。过彼月面世尊,复有佛名日面,彼日面佛寿命满足千八百岁。过彼日面世尊,复有佛名梵面,彼梵面佛寿命满足二十三千岁。过彼梵面世尊,复有佛名梵阿莎婆,彼梵阿莎婆佛寿命满足千八百岁。】 (《佛说佛名经》卷17)

乃至,世尊在《大阿弥陀经》中开示:【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十号具足,在世教化四十二劫。】这 世自在王佛的寿命,自然长过四十二劫。

可见诸佛应现的岁寿相差甚大;但因为诸佛世界日夜时间长短又有不同,像《华严经》圣教:【心王菩萨摩诃萨于众会中告诸菩萨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刹为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善胜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法幢佛刹为一日一夜;离垢世界一劫,于善灯世界狮子佛刹为一日一夜;善灯世界一劫,于妙光明世界光明藏佛刹为一日一夜;妙光明世界一劫,于难超过世界法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难超过世界一劫,于庄严慧世界一切神通光明佛刹为一日一夜;庄严慧世界一劫,于镜光明世界月智佛刹为一日一夜。佛子!如是次第,乃至过百万阿僧祇世界,最后世界一劫,于胜莲华世界贤胜佛刹为一日一夜,普贤菩萨及诸同行大菩萨等充满其中。”】那么诸佛岁寿,加上不同世界单位时间长短也有不同,一并计算之后,诸佛应现寿命实际差异之大,就更加难以想象。

可是诸佛都已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谓“佛佛道同、佛佛平等”,为何诸佛示现成佛岁寿,长短差异却如此之大?我们佛弟子在学佛最初受三归依,都要发四宏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学佛人的通愿,也是诸佛菩萨的通愿。其中第一个誓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不止一切的菩萨,最后身菩萨示现降生在一个世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成佛,目的更要度化这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也都能成就佛道。

因此诸佛示现成佛:【所谓从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于涅槃。】(《大乘起信论》)八相成道的过程中,必定示现受生世界人类同样的形象,寿命长短也和人类相当,目的是要摄受这世界的人类。但世界可大略区分为清净世界和不净世界二种;根据无着菩萨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中解说:【若有情世间、若器世间,业烦恼力所生故、业烦恼增上所起故,总名苦谛。复有清净世界,非苦谛摄,非业烦恼力所生故、非业烦恼增上所起故;然由大愿清净善根增上所引。此所生处不可思议,唯佛所觉;尚非得静虑者静虑境界,况寻思者。】是说像有情的五阴身心世间,和这五阴身心所处的器世间,都是过去生造作善恶业的烦恼势力增上所感生,要领受不断生灭变异的无常苦痛。至于清净世界,因为是由大愿力的清净善根增上力所引生,不是善恶业的烦恼势力增上所感生,不受无常变异之苦。因为清净愿力引生清净世界,或业烦恼力感生不清净世界,其中因缘果报不可思议,唯有诸佛才能了知;尚且不是禅修者寂静思虑所能知的境界,更何况是一般人的觉知而能知之!这也说明了,不净世界众生仍会领受种种苦,清净世界众生则是离苦的。

可见诸佛示现成佛,乃是应现与这世界众生往世的因缘,这除了与诸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跟众生所结善法缘有关之外,也与诸佛的愿力有关。因为诸佛除了跟所有学佛人一样,于最初受三归依时发四宏誓愿之外,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也都各自发了不同的大誓愿,就是诸佛别愿;这别愿就与将来所要成就佛国世界的器世间和住在其中的众生品类、心性有关;简单说,就是与这世界众生的依正二报有关。

以大家熟知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为例,其中:【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卷1)就是发愿成佛时佛世界没有三恶道,因此称为“极乐世界”。又:【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就是发愿极乐世界中人和天人,他们的寿命除了由于本身愿力愿意缩短之外,都没有限量;也就是不仅 阿弥陀佛寿命无量,极乐世界的人天也是无量寿。另外还发愿极乐世界中一切人,色身都是金色;人民的形色都是同样一类,没有人与天人、美丽与丑恶等的差别;一切人民都有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境等五种神通;都不会对“身”生起了贪爱计著的念想;乃至都已经断尽贪瞋痴等烦恼的现行,心无邪思伪诈,证得学无学果,住于正定聚,直到涅槃灭度等。从这些极乐世界人民的品类、心性来看,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就发在纯一清净世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的大愿。另外,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还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的念佛往生愿;就是发愿十方众生,如果至心信乐欲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乃至发往生之十念,除该众生造有五逆或诽谤正法的重罪,否则只要有此念都可以如愿往生。净土学人就称此愿是弥陀四十八大愿中最重要的大愿王。

那么 释迦如来于因地时又发了什么愿,而选择在贤劫人寿百岁少出多减的五浊恶世中成佛?这个问题就等后面节目中再来探讨。

阿弥陀佛!

【浏览量 4次】
< 上一集  下一集:已结束